如何選擇鑄鐵焊接平臺的人工時效處理參數
來源:鳳遠機械 發布時間:2025/7/2 14:09:52
1. 加熱溫度的確定
- 核心原則:溫度需高于鑄鐵的彈性變形臨界溫度(約250-300℃),以促進內應力釋放,但低于相變溫度(避免材質變化)。
- 常用范圍:灰鑄鐵(如HT200、HT250)通常選擇500-600℃;若工件內應力較大(如厚大鑄件),可適當提高至600-620℃(但不超650℃,防止珠光體分解)。
2. 保溫時間的確定
- 核心原則:確保工件內外溫度均勻,使內應力充分釋放。
- 參考標準:
- 小型平臺(厚度<200mm):保溫3-4小時;
- 中大型平臺(厚度200-500mm):保溫4-6小時;
- 特厚或復雜結構件:保溫6-8小時(每增加100mm厚度,延長1-2小時)。
3. 升降溫速度的確定
- 升溫速度:控制在50-100℃/小時,避免工件內外溫差過大產生新應力。厚大平臺取低速(50℃/小時以內),薄壁件可適當提高。
- 降溫速度:需更緩慢,通常≤50℃/小時,降至200℃以下后可自然冷卻。急冷會導致應力重新產生,因此須嚴格控制。
4. 其他參考因素
- 工件狀態:粗加工后的工件內應力較集中,時效參數可適當放寬(如延長保溫時間);
- 生產需求:若追求效率,可在保 證應力消除的前提下,采用“高溫短保”(如600℃、4小時);若要求長期穩定性,可選擇“中溫長效”(如550℃、6小時)。
通過以上參數的合理匹配,既能消除內應力,又能避免工件變形或材質劣化,確保鑄鐵焊接平臺的尺寸穩定性。